(1)管桩的定位
测放桩位时,在桩位中心处用钢筋头打入土中,然后以钢筋头为圆心、桩身半径为半径用白灰在地上划圆,使桩头能依据圆准确定位。管桩基础施工的轴线定位点和水准基点应设置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般要求距离群桩的边缘不少于30m。
(2)管桩的堆放与起吊
管桩在装车、卸车及现场到过时,现场辅助吊机采用两点水平起吊,钢丝绳夹角必须大于450。管桩在施工现场的堆放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管桩应按不同长度规格和施工流水作业顺序分别堆放,以利于施工作业。
2)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3)若施工现场条件允许,宜在场面上堆放单层管桩,此时下面可不用垫木支承。
4)管桩叠堆二层或二层以上(*只能叠堆四层)时,底层必须设置垫木,垫木不得下陷入土,支承点设在离桩端部0.2倍的桩长处,并应在垫木处用木楔塞紧以防滚边。垫木应选用耐压的长木方或枕木,不得使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
5)打桩施工时,采用专门吊机取桩、运桩。若立桩采用一点绑扎起吊,绑扎点距离桩端0239L(L为桩长)。
(3)管桩的垂直度控制
管桩直立就位后,采用两台经纬仪在离桩架15m以外正交方向进行以观察校正,校正的要求是打入前垂直控制应在0.3%以内,成桩后垂直应控制在0.5%以内。每台打桩机配备一把长条水准尺,可随时量测桩体的垂直度和桩端面的水平度。
(4)管桩压入施工注意事项
1)应做好压桩力等技术参数的记录,遇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有关人员,以便妥善处理。
2)严格控制终压条件,保证压桩质量。注意用水准仪对*—段沉桩情况的观测看变形是否已趋近于零,油压表显示终压力是否已稳定地达到要求的终压力。或者桩机是否真正出现浮机,卸荷时桩身是否有明显的回弹,卸荷后残余沉降是台控制在20-30mm以内。
3)对于土层分布极不均匀的场地,不能根据邻近已压桩的桩长来配桩,以免出现余桩太多或送桩太深的现象。当桩压至接近平地面时,注意观察压力表的凑数,与邻近桩平地面时的压力值作比较,如果相差不大,则可以参照邻近桩长来配桩。如果相差很大,读数比邻近桩低很多时,需考虑比邻近桩更长的接桩;读数比邻近桩大很多的需考虑比邻近桩更短的配桩。
4)桩尖的密封性对承载力的影响,预应力管桩通常采用封口的十字桩尖,在现场靠人工电焊与桩端板连接,焊接的密封性很难控制。桩尖穿越土层过程中,由于受力变化,易开裂、渗水。对于长桩,以摩阻力为主,这种渗流影响不大;对于短桩或超短桩。以端承力为主,如果持力层土体在地下水渗泡下变软,将大大影响承载力。